美好青春我做主—2017年红丝带青春校园行走进浙江师范大学

来源:本站讯 发布时间:2017-05-26 浏览次数:13010次

        “艾滋离你远吗?”“发生高危行为,你会主动咨询检查吗?”“你会歧视身边的艾滋病人吗?”5月24日下午,“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青春校园行活动在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拉开帷幕。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助理、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韩孟杰,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根福,红丝带宣传大使、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副处长石文军,浙江省教育厅体卫艺处主任俞盈,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蒋健敏,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郑伟等出席了活动。  

        韩孟杰主任在致辞中分析了我国目前的艾滋病形势。他讲到,近年来,青年学生群体感染人数增速较快,强化学校防艾教育、普及性健康知识、增强青年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护工作的一大重点。他表示,浙江师范大学防艾宣传工作值得肯定,希望更多新时代大学生增强预防艾滋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实现“零艾滋”和健康校园的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张根福副校长说,作为艾滋病防控工作的试点单位之一,浙江师范大学将防艾工作与学生社团、网络新媒体等平台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师生参与防艾工作的热情,营造“人人受教育,个个懂常识”的良好氛围。他希望大家踊跃加入红丝带志愿者行列,主动做防艾倡导者、实践者和志愿者。

        活动中,白岩松老师、卢洪洲教授、蒋健敏主任以访谈的形式,结合在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数据,与大家进行防艾分享,为在场师生答疑解惑。

        根据数据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年人对“防艾”知识都有了解,三位嘉宾深表欣慰,但白岩松提醒到:“近几年通过大力宣传,青年学生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知晓,但是如何把防艾知识转化为行为是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近年来,高校艾滋病感染者以每年30%多的增速上涨。其中,男男同性性行为导致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占高校艾滋病感染者的80%。面对这样的挑战,白岩松认为:大学生更需要从“知”到“行”,将“防艾”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如果不慎发生了高危性行为,你该怎么办?蒋健敏主任建议同学们及时去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寻求艾滋病的咨询与检测,并向大家介绍了全省设置的1500多家艾滋病检测点。她以一位同学在发生高危性行为后,因担心信息泄露拖延检测,导致内心焦虑,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的事情为例,向同学们讲解了艾滋病咨询的保密性和检测后服务的全面性,并希望大家以此为戒,早咨询早检测。

        卢洪洲教授也给同学们分享了他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每天面对艾滋病感染者时的体会,“面对年轻的感染者,内心是非常痛苦的,尤其是学生感染者,本应该是享受青春的美好年华,却要面对疾病的折磨,给自己和家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卢教授告诫在场的青年学子,要学会保护自己,切不可因为一时的冲动,造成终生的悔恨。白岩松老师又强调到:“虽然发生高危性行为后立即坚持服用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控艾滋病,但是每天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仅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而且这期间承受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还是要自律,因为“越自律,越自由”。

        谈到“歧视艾滋病人”的社会形势,白岩松态度坚决:“拒绝歧视。”他解释到:正因为艾滋病患者生活在歧视的空间里,很多人隐蔽着自己的身份,心态也在逐渐恶化。报复社会、破罐子破摔等心理状况比较普遍,因此反歧视是一个深层次的话题。只有歧视消失,艾滋病患者的安全感才会随之而来,感觉到爱,才会拥有正确的心态。
  围绕艾滋病的预防、治疗、反歧视等问题,三位嘉宾与师生进行全面的交流。在活动最后,白岩松寄语浙师大学子:你们担任着多重角色,既是青年人,还是未来的老师,以后又将是一个母亲或者父亲,承担着传播防控艾滋病以及反歧视的使命,希望同学们了解防艾知识,践行防艾行为,不仅仅是为自己的安全,更重要的还是对未来社会的安全负责。

        此次“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青春校园行活动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共青团中央权益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主办。5月24日中午,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广场还举行了红丝带现场制作、反歧视一元捐、义务验血型等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