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终结艾滋病有多远

来源:健康报 发布时间:2018-08-07 浏览次数:10117次

       第2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AIDS2018)于7月23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


       在这场消除艾滋病的全球行动中,中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次大会上,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携手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中心、妇幼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设立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展台,向国际社会宣传了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成就和进展。


       “中国艾滋病终结之旅:社会力量参与的实践与创新”中国卫星会于7月24日晚召开,来看看几位中国专家的精彩论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司副司长宋莉:预防母婴传播中国迈出大步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积极履行“消除儿童感染艾滋病、消除先天梅毒”的国际承诺。

       2001年,中国在河南省上蔡县启动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之后,政府持续增加投入,工作覆盖面逐步扩展。

       2010年,预防母婴传播工作被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内容由单纯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扩展到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三种疾病,率先在全球提出整合的预防母婴传播策略。各省(区、市)逐步建立了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院为技术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综合服务网络。


       各级机构围绕婚前、孕前、孕产期、新生儿期等各个关键时期,将预防母婴传播工作与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相结合,提高预防母婴传播工作水平。

       截至2017年底,全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4.9%。累积有1757.7万名孕产妇接受了预防母婴传播综合服务,基本实现了每一名孕产妇都能得到综合预防服务,为实现“消除儿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中国医科大学尚红教授团队:重点防控男男性行为人群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们团队建立了我国最大规模的MSM(男男性行为者)高危人群前瞻性研究队列,首次发现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率显著高于静脉吸毒者及暗娼人群,且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HIV新发感染的主体,建议将MSM人群作为我国艾滋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通过对我国MSM人群深入的分子病毒学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鉴定了2个新型HIV重组株,均由01AE亚型和B型毒株重组而成,被国际HIV命名委员会命名为CRF55_01B和CRF59_01B,明确了全基因组结构和重组断点,成为监测HIV传播的新靶标。


       基于发现的新靶标,我国各地发现:55_01B在南方部分地区已占MSM感染者的10%以上,59_01B已在南北多地检出。这是近20年来在我国境内发现的影响最广泛的重组株,为国家提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HIV流行复杂化提出了新预警。构建了国际标准的假病毒中和抗体评价体系,覆盖我国主要流行株、新型重组株及不同中和敏感性的代表株。该系列假病毒目前已被美国NIH、杜克大学及德国、南非等国的21家国外及7家国内科研机构应用。其中2株假病毒入选最新的代表全球HIV多样性的12株国际标准株,推动了全球广谱中和抗体筛选及在免疫治疗领域应用。

       研究团队发现我国MSM HIV感染者疾病进展不仅快于我国静脉吸毒及异性传播者,还快于欧洲MSM人群。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一组microRNA在快速进展者显著低表达,在HIV感染早期预测疾病进展的效力达94%。对MSM人群中HIV感染者开展了急性期及早期治疗,服药依从性已达到了95%以上。发现急性期治疗后病毒血症迅速抑制,与慢性期相比,急性期治疗更早达到病毒学抑制,提示急性期治疗可明显降低HIV二代传播风险;急性期感染者治疗后CD4+T细胞数量及免疫活化等免疫学指标恢复得更好,病毒储存库水平也更低。在“十三五”期间,将聚焦于探索适合中国的艾滋病PrEP、急性期抗病毒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方案,为降低艾滋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刘鹏: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活动有序推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艾滋病防治工作,原国家卫计委、教育部联合开展了高校艾滋病防治工作。自2014年起,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发挥自身优势,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主动筹集社会资源,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艾滋病防治项目和活动。

启动“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青春校园行

       2014年在北京启动的这项校园行活动,是在学校内针对在校大学生举办的大型现场宣传活动。内容主要围绕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展开。


倡导和动员高校学生参与及自我教育

       2015年12月启动了高校防艾基金。该项目以小项目形式支持全国范围内各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在学校指导部门的指导下在校内开展防艾活动。申报的高校,从2016年的300余个增加到2018年的400多个,项目实施覆盖学生从最初100多人达到2017年300多万人,覆盖地区也越来越广。

探索高校尿液传递HIV检测服务模式

       高校学生可从自助售货机购买尿液采集器,自己采集尿样,然后将样本投回到设置于自动售货机的收集处后,可以凭尿液采集器内的数字编号在网络上匿名查询送检过程及检测结果。截止到2018年4月底,共有四川、云南、广西、黑龙江和上海等省市的24所高校开展试点工作,共计投放39台机器。

青少年友好的艾滋病防治倡导与探索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下,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开展了中国社会组织参与青少年艾滋病防治项目,旨在倡导开展重点人群青少年艾滋病防治工作,并通过试点项目的方式探索青少年友好的艾滋病防治服务模式。自2015年底至今,项目已召开多次国家级倡导和能力建设活动,并先后在广州、天津、南京和成都等地开展社会组织参与青少年友好的HIV检测、支持和关怀服务模式探索。

中国红丝带网(CHAIN)青年代表罗晓娜:利用互联网解决年轻人HIV问题

       截至2017年底,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个小时,网民规模达7.72亿。同时,中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网民的73%,其中10~19岁网民占19.6%。

       在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中国性艾协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CHAIN在ALL IN(青少年全力以赴)平台上通过线上访谈和问卷形式开展了《青少年“网约”行为现状和性病艾滋病风险调查》。在共收到的8771份有效问卷中,男性3938位,女性4833位;有1177人曾通过网络“约炮”;男性为752人,女性为425人。在1177人中,有79.61%的人由于性需求而发生网约性行为。其中异性比例为87.17%,同性占17.50%。65.08%的调查对象最近一年网约对象数为1~5人。网约中的高危性行为包含了多人性行为,使用药物以及肛交等,比例分别是23.28%,19.88%和27.53%。77.23%的调查对象最近一次与网约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超过4/5的人害怕感染HIV及性传播疾病,而实际上有4.25%的人遭遇了此问题。


       CHAIN主要以三个策略开展青少年HIV预防和控制工作。首先,坚持利用新媒体平台与青少年共同行动,利用青少年的方式解决青少年的需求。其次,与权威机构和专家合作。最后,为了能影响更多的人,继续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以及和流量主、网红号、大V等平台合作,用富有吸引力的方式将青少年吸引到CHAIN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