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机构> 详细内容

动员社会力量促进艾滋病主动检测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14 浏览次数:19098次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艾滋病检测与促进社会应用专业委员会(简称“检测专委会”)于2022年9月23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召开了动员社会力量促进艾滋病主动检测专家研讨会。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新伦,检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韩孟杰主任以及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兰州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市血液中心、北京市疾控中心、上海市疾控中心等单位的26位专家参加了会议。检测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蒋岩研究员主持会议。


    韩孟杰主任在致辞中强调了召开本次研讨会的必要性,全面介绍了“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现状、挑战和机遇”,并对检测专委会近一年开展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未来的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希望今后不断创新发展检测发现策略,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不断创新发展快速便捷检测新技术,提高HIV检测可及性;继续推进检测实验室合理布局、有效的分级管理和质控;坚持与大数据分析、网络平台、新媒体相结合,多方面促进检测等。

    会上,王新伦秘书长分享了2022年大学生抗艾防艾宣传教育项目,项目学校创新了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摸索出一系列有效针对大学生防艾宣传教育经验,特别是围绕自检项目的推广进行了积极探索。


    蒋岩研究员介绍了“高校艾滋病主动检测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计划”。目前,智能化、全天候、无人值守的高校自助检测服务机尿液传递检测项目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7个省市的126所高校,有效覆盖了高校热点地区和人群,但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校进出受到严格管制,传递检测在高校的推广工作进展较慢。此外,尿液只能做HIV抗体检测,且窗口期较长,回报结果时间较长。希望未来随着疫情缓解,可以进一步在高校新生体检、毕业体检中纳入传递检测,并逐步开展自我检测。

    此外,蒋岩研究员首次提出“社会窗口期”这一概念,即从感染到被诊断发现的平均时间。其与传统意义上的“生物窗口期”(即从感染病毒到能够被检测出相应标志物的平均时间)不同,社会窗口期显著长于生物窗口期,并且社会窗口期的影响因素众多,如何缩短社会窗口期,是未来实现第一个90的关键点。

    兰州大学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焦若水教授从社会学角度带来了他对高校艾滋病检测的思考“高校艾滋病检测:社会工作视角与分类精准治理”。焦教授提出相比专家教授,学生间的同辈群体在艾滋病宣传教育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并提出在关键时间节点进行HIV检测,比如高考结束后,大学入学前。另外,以往我们的工作重点都是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而据教育部2022年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我国现有职业学校在校生超过2915万人,焦教授提出对于广大的高职院校学生,他们的性健康值得关注,也亟需加强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和检测。

    随后,大家围绕如何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促进艾滋病主动检测进行了热烈且富有成效的讨论。